首页 -> 作家列表 -> 风光 -> 参军妹子护天下(下)
加入收藏 - 返回作品目录
参军妹子护天下(下) 第十章 携家带眷离开岳庄(1)
作者:风光
  腊月二十五,岳连霄终于顶着满天的风雪回到了岳氏老家,他进门时厅里的赵侬正与刘氏在糊窗户,而后要贴上刘氏剪好的窗花。

  新年里人人都忙着,居然没注意到岳连霄走了进来,等到赵侬糊好窗户一个回头,便见他站在刘氏身后,风尘仆仆,神情疲倦,但眼神却温柔地凝视着她。

  「夫君你回来了!」赵侬惊叫一声,顾不得刘氏在旁,冲过去扑进岳连霄怀里。

  「喳喳呼呼的像什么样子!就你这样的还侯爷夫人呢……」刘氏嫌弃了两句,才反应过来赵侬到底嚷了什么,猛地话声一窒,也回头看去。

  「唉嗔连霄啊!你什么时候回来的,怎么都不说一声!」刘氏叫得比赵侬还大声,硬生生的把孙媳妇从孙子的怀里挤开,一把拉起岳连霄的手。「外头天冷,你可有冻着?吃饱了吗?」

  「没有冻着,祖母摸我的手,还是热的。」岳连霄赶紧反握回去,「我回程时吃了几个馍馍,不饿。」

  他因为赶路不便绕去市集,但年节里家家户户都在做馍馍,沿途要买上几个还是很容易的。

  「外头做的馍馍里有家里的饭菜好,我马上让你媳妇去整一顿好吃的!」刘氏挥挥手,朝着赵侬说道:「你上回做那酸甜的肉片,还有炖酸菜的锅子也不错,多放些肉,还有那啥小鸡炖蘑菇的也来点儿……」

  岳连霄连忙拉住赵侬,「不用了,我有重要的事要说,饭不急着吃。」

  「什么事这么严重?」赵侬见他神情凝重,顿感不妙。「该不会是……你去查的那件事?」

  刘氏一听,心也提了起来,她与赵侬都不是一般弱女子,对政事多少有所了解,所以岳连霄去査了什么也约略与她们说过,如果是那件事出问题,那问题肯定不小。

  不出所料,岳连霄沉着脸道:「陈赞那些马匹都囤在太原总兵陶梧在阳曲县近郊的私人马场,我去探了探,发现他们训练马匹是用来作战的。我沿着驿路一路查探,发现他们偷偷运回的不只马匹,还有五台山一带盛产的铁矿,也都秘密送到阳曲县的私人冶铁厂制成了武器。」

  刘氏听到这里,老脸都严肃起来。「囤马囤兵,这是想造反?」

  「我潜入了陶梧的书房,发现了他与年盛华私下联络的密函,代表这些事年盛华不仅仅是知道,他根本就是主谋!」岳连霄一想到堂堂内阁首辅居然暗中策划着颠覆朝政,心底便一阵寒意。

  「既然年盛华有反意,他为什么要支持阿晟当皇帝?」赵侬不明白。

  「因为先皇在位的时候,年盛华在西北蓄积的兵力及资源尚未到位,若趁着先皇驾崩匆促起事,他没有信心能拿下这个江山。」岳连霄说的这些是他从年盛华的密函里推敲出来的。「所以他必须支持一个皇子上位,彼时大皇子与二皇子皆是野心勃勃之辈,四皇子的外祖家强势,都不好掌控。但陛下不一样,他自幼体虚,性格内向软弱还丧母,在年盛华眼中他是最好控制的,说不定当不了几年皇帝就要往生,这几年恰好替年盛华争取了时间,所以他坚定的支持陛下继承大位。」

  「我懂了!」赵侬也是一点即通的聪明人,接着岳连霄的话猜道:「年盛华并不知道阿晟到了广宁城之后身体好了许多,性格也变得刚强,把阿晟推上皇位之后发现阿晟并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好掌控,所以他反悔了?」

  岳连霄眼中闪过一抹激赏,随即又沉重地道:「没错。阿晟很急切地想做一个好皇帝,让那些不看好他的人另眼相看,所以上任后便大兴改革,拔除朝中不少尸位素餐的官员,加开恩科,提拔寒门学子及能人志士,这些动作都严重影响了年盛华在朝廷里扩展势力的动作。」

  刘氏不只听得皱眉,整张老脸都皱了。「那现在年盛华准备造反了吗?」

  「或许还不到时候,但我们不能再让他继续蓄积力量,非得逼得他有所反应才行,所以我在查看年盛华与陶梧的密函时动了点手脚,让他们知道这些秘密有人知道了。」岳连霄说着,语气有一丝的破釜沉舟。「只是这可能会连累你们……」

  刘氏尚不懂会连累她们的关窍在哪儿,赵侬的脸却黑了。

  「夫君启行至太原,整个京师的人都知道,虽然理由是前来拜会祖母,但年盛华肯定能想到是你去调査这事偷看到了。」她说着还瞪了他一眼。

  岳连霄沉重地点了点头,一脸愧疚。

  刘氏也恍然大悟,没好气地瞪着孙子。「别人都是祸水东引,你倒是好,直接引到自己身上来!」

  「祖母,阿侬,我本也不想这么做,但事情紧急……是我对不起你们。关于我查到的事,我已让铁柱将消息传回京里给阿晟了,阿晟自然会做好准备,可是我们在老家这里势单力薄,陶梧的人恐怕很快会找过来,我得带你们两个立刻离开。」

  如果只有他那肯定不怕,但连累到刘氏及赵侬非他所愿,他也不是没想过祸水东引,但能引到哪里去?别说匆促之间这么做已经是最好处置,岳连霄一下子也想不到这一带有谁能让他嫁祸的。

  「真的要走?」刘氏有些迟疑,她一把老骨头了,对赶路实在没有自信。「但我们走了其他族人怎么办?」

  岳连霄早想过这个问题。「祖母,我只怕陶梧的人抓了你们两个来威胁我,至于其他族人,说起来与我们忠靖侯岳家关系都远了,只是同宗同姓而已,就算抓了他们对我也无甚威胁,甚至因为我们岳庄在地的名声好,陶梧动作太大还会引起地方百姓及官府的反弹,他们不会自找麻烦去骚扰族人的。」

  「祖母,我们走吧!」赵侬突然把心一横,小脸正气凛然地开口道:「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,夫君做的事是舍弃了自己的小家,却成全了国家,他没有对不起我们,这事到哪里说出去都是英雄大义,我们只能尽全力支持他,不能拖他后腿!」

  刘氏闻言一怔,突然放缓了神情,自嘲地轻笑起来。

  「看来我是好日子过久,骨气都磨没了,居然还犹豫了……好吧,为免夜长梦多,我们今晚就走!」

  子时,岳庄一片漆黑,岳连霄安排了两辆普通马车,一辆给赵侬及刘氏,另一辆载着鸢飞鱼跃,还有一直服侍刘氏的嬷嬷,他自己则带了几名护卫骑马护在马车旁。

  女眷都换上了细棉袄子,褪去首饰,护卫们则是把软甲改穿到里层,外层的戎服也换成一般短打加上大棉袄,顶着棉帽,所有武器都不是军用的规格,就这么乔装成了镖队,冒着大雪悄然无声地离开了岳庄。

  不得不说这时候下雪虽然拖延了行进的速度,却也能把他们行走的痕迹全部掩盖,待到陶梧的人来到岳庄老家抓人,应该也査不出来他们究竟从哪个方向离开,而且走了多久。

  岳连霄并没有要带刘氏及赵侬回京,而是要带她们直赴永平府。

  由太原至直隶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便是由娘子关出,越过太行山出井径关,也就是说自太原至娘子关这一段路最是要紧,敌人无论如何都会从这里追踪而来。

  等翻过太行山后就可以不用那么紧张了,悄悄地越过顺天府后,那永平府的知府庄敬强与岳连霄颇有交情,驻守于永平府的永平卫、卢龙卫及东胜左卫的卫指挥使以前还是岳连霄父亲的手下。

  见到庄敬强后一切就好说了,若是年盛华真要反,他们可以集结永平府甚至河间府的兵力护卫京师,与皇甫晟里应外合,要知道永平府可是有着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,山海关卫的兵力及精锐不容小觑。

  因此,开始的路程相当迫切,马车行得飞快,赵侬看上去柔弱,也整天抱着汤婆子不放,身体却并无大恙,反倒是平素甚少生病的刘氏,才不过一天的功夫已经是脸色苍白,不仅茶饭难进,只要清醒着就是头昏眼花。

  于是,刘氏的嬷嬷也坐到了这辆马车上,一路上皆是赵侬与嬷嬷亲侍汤药,替刘氏按摩翻身,服侍她出恭清理身体等等,谁忙着就由另一个顶替,几乎不分主仆了。

  刘氏吃不下干粮,赵侬便想着办法弄些热汤稀粥的,至少让病人能维持一定的体力,不会更加虚弱。

  岳连霄等人不得已略微放慢了速度,夜晚也尽量借宿在民家,避开客栈,四日之后他们终于出了娘子关,进入山区。

  这个晚上便不得不露宿了,趁着夕阳还有些微光,岳连霄选择了一个林间平坦之处,停妥马车,接着众人便在四周寻柴禾,岳连霄带走了两个人,想看看这冰天雪地有没有机会掏个兔子洞什么的。

  赵侬也下了马车准备做饭,虽然护卫及婢女的膳食可以自行解决,但在这种特殊时候她也不想摆什么侯爷夫人的架子,人手不够她就帮忙做饭,大家吃什么她就跟着吃什么,于是就着现有的材料,赵侬与鸢飞鱼跃便忙了起来。

  就在外头热火朝天的时候,马车里一直昏睡的刘氏却是醒了。

  车厢里头昏暗,让人脑袋更加不清楚,她令嬷嬷将她扶坐起,盖好毯子,微微揭开了车帘,轻轻吸了一口冰冻的空气,觉得较为清醒了,就着夕阳的余晖问道:「什么时辰了?咱们在什么地方?」

  嬷嬷回道:「太夫人,早上刚出了娘子关,咱们眼下在半山上,侯爷说今晚歇在这里,山上天暗得快,现在应该申时正左右。」

  「阿侬呢?」刘氏与赵侬在岳庄时就益发亲近,现在更是视她为亲生孙女一样,所以也随着岳连霄一起叫她的小名。

  「侯爷夫人下去做饭了。」

  刘氏一叹。「这一路还真是多亏她了,我第一眼看见她时,还嫌她柔弱呢!结果柔弱的竟是我自己,还得靠她照顾。」

  嬷嬷笑着道:「候爷亲自挑的媳妇儿怎么会差?」

  「是啊!当初连霄说阿侬和我想像的不一样,我还不信,这不是打脸了吗?」刘氏很是感慨。「勇敢,坚强,爽朗,还生得漂亮,连霄挑的阿侬比我挑的陈氏要好上太多了。」

  当年刘氏就意识到自家战功太盛,会引起皇帝忌惮,刻意挑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恭顺侯府做亲家,陈氏刚嫁过来时只是有些小家子气,但生了岳连霄之后可能觉得底气足了,所有潜藏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,自私刻薄,无理取闹,直让刘氏到现在还后悔不已。

  不过,没有陈氏就没有岳连霄,所以刘氏最后选择了避让,把京城留给陈氏独大,自己躲到老家眼不见为净。

  外头的夕阳又暗了一点,食物的香气渐渐传入马车,刘氏突然问道:「今儿个……该是大年三十了?」

  嬷嬷算了一下,点了点头。「太夫人不说奴婢都忘了,的确是大年夜了。」

  老人家都特别在意这种节日,刘氏忍不住苦笑起来。「往年这个时候咱们应该在包饺子了,羊肉馅儿的,吃的时候还得沾咱们当地的老陈醋。可是今天这光景,餐风露宿的,别说饺子,连顿团圆饭都吃不上……」

  就在两个老人长吁短叹的时候,天色完全暗了,鸢飞提着油灯过来要挂在马车旁,见到刘氏已经醒了,便笑问道:「太夫人,夫人已经将晚膳做好了,全都是她掌勺的,太夫人可能下得了车一起用膳?」

  这倒奇怪,平素为照顾刘氏的身体,膳食都是端到她面前来给她吃,今儿个赵侬竟遣婢女来让她亲自过去,令刘氏百般不解。

  不过她倒没有责怪赵侬不体贴的意思,横竖在马车上躺了这么久,她也想下车活动活动,于是便在嬷嬷与鸢飞的协助下下了马车,扶着她慢慢行到篝火旁。

  此时岳连霄与赵侬早就在篝火旁临时搭的桌椅坐定,见到刘氏过来了,齐齐起身换扶,替掉了嬷嬷与鸢飞,将人带到了桌子旁安坐。

  刘氏借着火光,这才看清了这一桌子菜,过油肉、糖醋鲤鱼、肉片烩杂菜、烧兔头、花馍,甚至还有一整盘饺子!

  「这是……」刘氏简直傻了眼,难以置信地看向赵侬,在这种条件下,能整出这么一桌菜,简直太丰盛了!

  赵侬笑咪咪地道:「今儿个是除夕,就咱们祖孙三人围炉,当然要做些好菜,这些菜都是跟祖母学的山西口味,肯定没有祖母做得那样道地,祖母帮我尝一尝吧!」

  「你们……怎么会想要弄这么一桌?眼下……这不是挺麻烦的?」刘氏确实惊喜,话都有些说不好了。

  「除夕吃团圆饭是要除旧布新,驱邪祈福,我们特地准备了这么一桌就是希望祖母平安康健,去旧晦,迎新春。」岳连霄解释道。

  感受到孙子孙媳的孝心,刘氏眼眶都红了,要不是她一向好强,爱面子,说不定真会忍不住感动落泪。

  「这些材料可是我特地在上山前偷偷买好的!」赵侬有心炒热气氛,连忙邀功。「但你只是指南指北然后付帐,东西都是我搬上马车的。」岳连霄懂她的意思,跟着调笑。

  「这烧兔头可是借宿时,我特地和那家的大娘学的!」赵侬不干示弱。

  「兔子是我上山抓的……」

  刘氏被小夫妻逗得眼眶都湿了,她别过头按了按眼角,再转回来时已是满脸笑容。「吃吧吃吧!夫妻搭配,干活不累,让我来尝尝看阿侬做晋菜的手艺,得到了我几分真传。」

  众人笑着开动,刘氏先夹起一颗饺子,然后在旁边的蘸碟里沾了沾,放到嘴里一咬,那鲜香多汁的熟悉口味又险些让她鼻酸。

  「这……这是羊肉馅啊!你们居然还带了咱们家乡的老陈醋,我方才在车上心心念念的就是这味道,你们有心了,你们有心了。」刘氏想也知道,自己喜欢的口味肯定是岳连霄形容给赵侬听,再由赵侬做出来。

  这两个孩子自个儿烦恼的事都那么多了,还要替她这老婆子烦恼,如果她再不把身子养好了,那真是辜负他们的用心。

  一桌团圆饭虽然只有三个人,却是吃得无比温馨,即使在京师里富丽堂皇的忠靖侯府内,摆满了大圆桌的山珍海味,说不定还会加一两道皇帝赐的御膳,吃起来都没有今晚这一桌子菜来得舒心畅快。

  吃完了团圆饭,刘氏还是不愿意回马车,她还想多感受一下这难得松快的时光,和大家一起守岁。

  赵侬索性叫嬷嬷取来棉被,将刘氏整个人裹起来,为了怕刘氏觉得尴尬,赵侬自己也裹了一身。

  「你该不会是怕冷,不好意思自己裹着被子,所以拿祖母做筏子吧?」岳连霄打趣道。

  「知道就好你干么说出来!」赵侬嗔他。

  听到这番对话的人全笑了起来。

  大伙儿围着篝火说说笑笑,刘氏一眼望向山脚下,隐隐约约还能看到远处人家透出的灯火,她不由感叹道:「可惜今年的花灯节我们看不到热闹了,咱们阳曲县城里也是有灯会的。」

  刘氏转头看着并肩而坐的岳连霄赵侬两口子。「我记得京城那里,花灯节的夜晚街上人山人海,还会有烟花呢!」

  赵侬随即笑道:「今年的看不到,还有明年呢!只要祖母喜欢,我们年年都能陪着祖母去赏灯看烟花!」

  「呵呵,我看过一两回烟花,后来只嫌它吵,却是没兴趣了。不过我想我以后会重新开始喜欢看烟花。」刘氏突然若有所思地道。

  「为什么?」赵侬不解地看向了岳连霄,后者也是不明究理。

  刘氏幽幽一叹,「我宁可在京城的天空看到烟花,也不想看到烽烟啊……」

  这句话就沉重了,他们今日会在野外克难地过年,不就是怕京城烽烟再起吗?

 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,赵侬见气氛凝重,便故作轻松地道:「我们这一趟走得这般辛苦,就是为了扑灭烽烟啊!只要能阻止乱臣贼子的阴谋,到时候我们都是功臣,祖母你可得养好身子,咱们到时候去找阿晟领赏!」

  原本因为病体变得有些伤春悲秋的刘氏,被这么一插科打浑蓦然笑了。「是啊,我们都是功臣,阿晟要是不赏我们,我打他!」

  一句话就化解了压抑的气氛,岳连霄也淡淡笑了起来,手悄悄地摸进棉被,握住了赵侬的小手,他的解语花。

  这是他过得最狼狈的年,却也是最感动的年。





Copyright © 看言情小说 2025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本站收录小说的是网友上传!本站的所有社区话题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!
执行时间:0.042921